
央视网消息: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,教育部昨天(6月1日)颁布了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,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。《规定》就社会关注的学生欺凌、校园性侵害等热点问题,建立完善了相应专门制度,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。
重点围绕“谁来保护”“保护什么”“如何保护”等问题,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系统整合、创新完善了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制度,分一般保护、专项保护、管理要求和保护机制等,共8章、63条。
不得对学生课间出教室等设置不必要约束
《规定》遵循全面保护的原则,专设“一般保护”一章,系统规定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的未成年人基本权利。在各条款中分别规定学校具体职责以及工作要求。其中有很多新的举措,比如提出: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,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常交流、游戏、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。
禁止学校和教师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
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,减少攀比、避免歧视,缓解应试压力,《规定》还禁止学校、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,但要求学校采取措施,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。
《规定》与睡眠 作业等“五项管理”衔接
今年以来,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手机、睡眠、作业、读物、体质等“五项管理”的文件。此次颁布的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与“五项管理”进行了衔接,将其法治化、制度化。
《规定》与“五项管理”的要求逐项进行了衔接,将政策要求转化为规章制度规范。在作业管理方面,明确学校应当加强作业管理,不得超出规定增加作业量,加重学生学习负担。《规定》将睡眠管理的内容纳入休息权保护中,要求学校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,不得统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到校参加课程教学活动,并对集体补课作出相关的禁止性要求。在手机管理方面,规定学校对手机管理的权限,明确规定除教学需要外,禁止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课堂。对于读物管理,《规定》明确学校加强读物和校园文化环境管理的职责,禁止有毒有害读物、图片、视听作品等进入校园。《规定》还明确了学校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及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适当开放要求。
责编:朱宇燕
来源:中国青年网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